close

City-Info-IT-Lecce.jpg

靴型亞平寧半島的鞋跟,是標準的南義文化區,從Bari到Otranto一帶,早期由泛希臘文化圈的梅薩比人(Messapian)殖民,羅馬興起後被快速同化。一直到中世紀,雷契發展成為地位重要的學術中心。十七世紀初,大量的巴洛克風格建築豐富了城市的面貌,也讓雷契獲得了“南方的佛羅倫斯”名號,考量到城市的規模和地理位置,這個稱號確實是一種恭維。這附近出產一種易於切割的石材-雷契石(Pietra di Lecce),應該是造就多樣巴洛克風格雕刻的功臣。作為亞得里亞海開口門戶,和巴爾幹半島的海上距離只有60公里,自古就是商貿頻繁的富裕地區。

 

Photo-IT-Lecce00-01.jpg

Photo-IT-Lecce00-02.jpg

Photo-IT-Lecce00-03.jpg

Photo-IT-Lecce00-04.jpg

Photo-IT-Lecce00-05.jpg

Photo-IT-Lecce00-06.jpg

Photo-IT-Lecce00-07.jpg

Photo-IT-Lecce00-08.jpg

Photo-IT-Lecce00-09.jpg

Photo-IT-Lecce00-10.jpg

The Roman Amphitheater 羅馬競技場

雷契有兩項重要的羅馬時代公共建築遺蹟,分別是Theater(劇院)和Amphitheater(競技場),建築年代約在西元前一世紀,前者藏身在Museo del teatro romano博物館後方,偶爾舉辦音樂會。後者位在市中心Piazza Sant'Oronzo旁;昔日的競技場中央,成為了公眾節日的展覽場。

 

Photo-IT-Lecce01-00.jpg

Photo-IT-Lecce01-01.jpg

Photo-IT-Lecce01-02.jpg

Photo-IT-Lecce01-03.jpg

Photo-IT-Lecce01-04.jpg

Photo-IT-Lecce01-05.jpg

Photo-IT-Lecce01-06.jpg

Photo-IT-Lecce01-07.jpg

Photo-IT-Lecce01-08.jpg

Photo-IT-Lecce01-09.jpg

Photo-IT-Lecce01-10.jpg

Photo-IT-Lecce01-11.jpg

Photo-IT-Lecce01-12.jpg

Photo-IT-Lecce01-13.jpg

Photo-IT-Lecce01-14.jpg

Photo-IT-Lecce01-15.jpg

無法下場的競技場

雖然聖誕節剛過,競技場中央仍擺放著耶穌誕生的祥和場景,卻因為仍在發掘剩下的四分之三,一般民眾只能從旁經過觀賞,競技場的年代還有個說法是哈德良皇帝時代,看來多發掘也有好處,至少找出準確興建時代的碑文,傳說中的雷契石,似乎真的好切割也扛得住兩千年的風雨煎熬。

 

Photo-IT-Lecce02-00.jpg

Photo-IT-Lecce02-01.jpg

Photo-IT-Lecce02-02.jpg

Photo-IT-Lecce02-03.jpg

Photo-IT-Lecce02-04.jpg

Photo-IT-Lecce02-05.jpg

Photo-IT-Lecce02-06.jpg

Photo-IT-Lecce02-07.jpg

Photo-IT-Lecce02-08.jpg

Photo-IT-Lecce02-09.jpg

Piazza Sant'Oronzo

廣場中樹立的雕像-Oronzio在西元57年時,被耶穌使徒保羅指派為雷契的主教,這是基督教傳入義大利本土非常早期的紀錄,在難以擺脫意識形態的當時,這位主教很容易的就在尼祿皇帝治下殉道了,原因大致就是不承認羅馬諸神,不肯放棄基督信仰,而尼祿認為暴君焚城錄的那場羅馬大火是不滿的基督徒所為...

 

Photo-IT-Lecce04-01.jpg

Photo-IT-Lecce04-02.jpg

Photo-IT-Lecce04-03.jpg

Photo-IT-Lecce04-04.jpg

Photo-IT-Lecce04-05.jpg

Photo-IT-Lecce04-06.jpg

Photo-IT-Lecce04-07.jpg

Photo-IT-Lecce04-08.jpg

Mamma Lupa 義大利餐廳

每當寫到宗教信仰這樣的題目,就會忍住不寫下去,歷史故事可以挑戰,信仰就全然自由心證。午後三點很幸運的這家餐廳仍然供餐,貌似文青的老闆姐妹把餐廳打理得很知性很手工,來這裡品的不只是食物,就連烤爐也打製出店名,有種精緻的味。

 

Photo-IT-Lecce05-1.jpg

Photo-IT-Lecce05-2.jpg

Photo-IT-Lecce05-3.jpg

Photo-IT-Lecce05-4.jpg

Photo-IT-Lecce05-5.jpg

Photo-IT-Lecce05-6.jpg

巴洛克風格

義大利語Barocco,英語Baroque,屬於舊羅馬對哥德式(Gothic)尖、暗、直線的一種美學上的反撲,因為視哥德人為蠻族,巴洛克風格隨著文藝復興活躍而發展迅速,在羅馬教廷的帶動下,巴洛克不但代表新潮,還標誌著文明正統。十七世紀發展到頂峰,這時期的雷契,恰好也是地位重新攀高、走出黑死病陰霾的黃金年代。

 

Photo-IT-Lecce06-01.jpg

Photo-IT-Lecce06-02.jpg

Photo-IT-Lecce06-03.jpg

Photo-IT-Lecce06-04.jpg

Photo-IT-Lecce06-05.jpg

Photo-IT-Lecce06-06.jpg

Photo-IT-Lecce06-07.jpg

Photo-IT-Lecce06-08.jpg

Photo-IT-Lecce06-09.jpg

Piazza del Duomo 主教座堂廣場

精美華麗的雕刻、明亮而曲線澎湃的構型、單體均衡而不對稱,這些都是典型的巴洛克特色,從教堂延續到街廓的裝飾、宮殿的修建。在雷契的主教廣場,可以看到加入色彩元素前的極致石雕巴洛克建築群,教堂的鐘樓高72公尺,相當於24層樓。

 

Photo-IT-Lecce07-00.jpg

Photo-IT-Lecce07-01.jpg

Photo-IT-Lecce07-02.jpg

Photo-IT-Lecce07-03.jpg

Photo-IT-Lecce07-04.jpg

Photo-IT-Lecce07-05.jpg

Photo-IT-Lecce07-06.jpg

Photo-IT-Lecce07-07.jpg

Photo-IT-Lecce07-08.jpg

Photo-IT-Lecce07-09.jpg

Photo-IT-Lecce07-10.jpg

Photo-IT-Lecce07-11.jpg

Duomo di Lecce dell'Assunzione della Vergine 雷契聖母升天主教座堂

義大利中部盛產大理石,所以佛羅倫斯的百花大教堂內部充滿大理石拼接圖案,這裡雖然規模縮減許多,但是大理石圖紋做工之精美,比起佛羅倫斯毫不遜色,總算對得起南方佛羅倫斯的稱號。中世紀的初始建造模樣應該是偏向拜占庭式,17世紀改建成現在的樣貌,並修建了雄偉的鐘樓。

 

Photo-IT-Lecce08-01.jpg

Photo-IT-Lecce08-02.jpg

Photo-IT-Lecce08-03.jpg

Photo-IT-Lecce08-04.jpg

Photo-IT-Lecce08-05.jpg

Photo-IT-Lecce08-06.jpg

Photo-IT-Lecce08-07.jpg

Photo-IT-Lecce08-09.jpg

雷契的巴洛克

雷契的再度興盛肇因於抵抗鄂圖曼帝國,17世紀初開始建造城堡、城牆,所有的城門當然性地採用了巴洛克式風格,所以當外人來到此地時都會驚嘆工藝水準的高超和統一,彷彿當時的城市典範;除了主教座堂,還有Basilica di Santa Croce、Basilica di S. Giovanni Battista兩座教堂,一定要趁天黑前看仔細。

 

Photo-IT-Lecce09-01.jpg

Photo-IT-Lecce09-02.jpg

Photo-IT-Lecce09-03.jpg

Photo-IT-Lecce09-04.jpg

Photo-IT-Lecce09-05.jpg

Photo-IT-Lecce09-06.jpg

Photo-IT-Lecce09-07.jpg

Photo-IT-Lecce09-08.jpg

人文精神

所有的藝術、美學,都需要更開闊的胸襟接受創新、鼓勵創作,這樣的氛圍會衍生出“尊重”的態度,尊重人的創意,尊重創作的能量,進而尊重人的著述論點,尊重智慧財產。懂得尊重人的社會,自然會有人權,自然會產生更健全的人格,人文精神於是落實。

 

arrow
arrow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