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歐洲百城 (8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City-Info-IT-LaSpezia.jpg

拉斯佩齊亞省的知名度反不如下轄的漁村有名,這些漁村不只是觀光名勝,還是很多人一生一次的蜜月選擇地,統稱為“五漁村(Cinque Terre)”。頂著世界遺產光環的五個漁村,如果全部到訪固然浪漫,但可能時間和耐性上負荷不了;地小觀光客又多,一不小心就容易過度商業化,看不到漁人撒網,看不完的餐廳、民宿。拉斯佩齊亞市是省會所在,精彩度和機能性都是附近最完善的,自古就是天然良港,現在依舊是義大利海軍基地和重要商埠,也是地中海郵輪旅行的中繼站。城市充滿活力,種植柳橙當作行道樹是令人驚豔的特色;東南方更有數公里長,可能是義大利最奢豪的度假海灘。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City-Info-IT-Pisa.jpg

世界上有座任誰看了都要去扶一下的建築,名震天下的比薩斜塔。感到驚奇的不只是她的歪斜,而是她本身的功能 - 鐘樓,光是義大利就看了超過百座的鐘樓,沒有一座的造型是圓柱塔,目前為止全歐洲也僅看過這一座此樣風格的鐘樓,已經夠特殊了,還歪一邊,難怪早早就獲頒為世界遺產。一直有人唱衰她倒,經過結構補強、不間斷地維護、謝絕訪客登塔,貌似義大利政府不會放過這個觀光金雞母,有生之年她都會屹立在原地。比薩真正美的是阿諾河(Arno),上游是中部大城佛羅倫斯;這一段的水流溫和窄小,河畔清淨安寧,多數旅遊團看完斜塔就走,少有人在河畔悠閒漫步。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ity-Info-IT-Siena.jpg

選擇旅遊義大利的人,多數對歐洲文化深深著迷。作為羅馬帝國的發源地,義大利有豐富的歷史遺留和數量最多的聯合國世界遺產;與羅馬帝國相關的占了天時地利,之後的文藝復興又是文化的另一個高峰,夾在中間的時代,可以稱為“中世紀”。這時期興起的歐洲城市,大多在天然屏障外又建有為巍峨的城堡,相對安全而且都是商業貿易重鎮。錫耶納的地理位置剛好處在蠻族和舊羅馬的融合帶,早期沒有羅馬大道的澤被,中世紀反因山城的優越防禦機能得以快速發展,成為去羅馬教廷朝聖的重要前哨站。在田野廣場邊上的小酒館,彷彿能感覺到應教廷號召前來的十字軍騎士。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ity-Info-IT-Roma.jpg

城市的分布是地理上的,但是羅馬這個名字,絕對不只地點,羅馬的意義,可以涵蓋整個歐洲甚至全世界。被譽為“永恆之城”的羅馬,光輝歲月在帝國首都東遷伊斯坦堡後漸漸沈寂,歷史上唯一不變的定律就是一直改變。關於那些壯麗的史詩故事、開啟共和的元老院、充滿驕傲的公民制度,全部都發生在這個奇妙的地方。羅馬並不具備極佳的地理條件,容易泛濫的台伯河,讓早期羅馬城邦的居民盡量把建築都安建在山丘上,七個山丘開始了永恆之城的序幕,“同化”式的征服,真正壯大了羅馬的基礎,只要對歐洲文明有一點點了解和嚮往的人,大概都不會錯過天下無雙的羅馬城。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ity-Info-IT-Pompeii.jpg

因為一場毀滅性的災難浩劫,維蘇威火山南方的龐貝古城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正統的教科書中,它警惕學生要尊重地殼下深藏的威力,在閒書《寰瀛探奇》裡,它像是鬼城一般被形容的妖氣森森,現在想想會把這個素材放在跟大腳怪、人魚、木乃伊甚至UFO一起,不得不佩服編書人的創意。地理位置在著名大城、披薩故鄉拿坡里(那不勒斯)以及古羅馬時代皇家度假島嶼卡布里中間,很順路地成為旅遊團的景點之一,說真的,從沒這麼希望景點有遊覽團體的加入,龐貝古城確實需要大量的人氣,來平衡那股迫人的死寂壓力。你一定,會在現場看到眼眶濕潤、低頭哽咽的遊客。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City-Info-IT-Paestum.jpg

亞平寧半島南端足趾處的卡拉布里亞大區(Calabria),離西西里島最近的距離只有兩公里,是著名的墨西拿海峽,沒有公路相連,雖然從古羅馬時期就有人倡議蓋橋,但到目前從未實現。維博瓦倫蒂亞省(Provincia di Vibo Valentia)和東西西里的文化高度相疊,橄欖等農作最早可以追溯至3000年前,沿著海岸北上,在抵達龐貝城之前30公里,就是這片擁有壯觀世界遺產古希臘神廟群的帕埃斯圖姆。有趣的是,經過近300年的考古探討,在已經發掘出的三座神廟中,只有一座的祭祀對象是確定的,另外兩座仍僅是推測,而且,25公頃的已發掘區域,僅佔全古城的五分之一。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ity-Info-IT-Rossano.jpg

義大利的南端城市多數起源是希臘殖民地,在時間的巨流下能追尋的希臘線索主要有兩個時期:羅馬征服前以及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統治下。羅薩諾這座美麗的山城,在二世紀哈德良皇帝巡視帝國時興建了重要的海港及防禦,成為了塔蘭托灣一個堅實的堡壘,即使在“永恆之城”羅馬被西哥德人攻陷劫掠之後,羅薩諾仍能堅守沒有落入蠻族之手。西羅馬帝國消亡、東羅馬帝國希臘化,讓中世紀的南義這一帶更容易地接受拜占庭統治,不只語言,藝術、建築,甚至信仰在這時期都和中北部義大利有明顯的不同,偏向希臘文化圈的歲月持續超過700年,留存了許多希臘風格的歷史建物。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ity-Info-IT-Roseto-Capo-Spulico.jpg

愛奧尼亞海像是義大利亞平寧半島靴型立足的底部,鞋跟高聳,所以足弓的海域廣闊,超過8000平方公里,稱作塔蘭托灣。整個海灣沿岸的文明源起屬於希臘殖民文化;約莫在特洛伊戰爭結束後,希臘各城邦紛紛向海外伸出觸角,義大利南部就至少有四、五個不同希臘城邦來建立殖民城市;西元前八世紀,當他們歡喜的進行海上貿易、蓋神廟、修劇場時,不太遙遠的羅馬建國了,600多年後,羅馬收拾了這些希臘殖民地,連帶整個大希臘文化圈也收進了版圖。古希臘人和今日似乎沒太大的不同,找塊好地方過好日子,優待自己的享樂主義,活得十分愜意且富含人生哲理。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City-Info-IT-Lecce.jpg

靴型亞平寧半島的鞋跟,是標準的南義文化區,從Bari到Otranto一帶,早期由泛希臘文化圈的梅薩比人(Messapian)殖民,羅馬興起後被快速同化。一直到中世紀,雷契發展成為地位重要的學術中心。十七世紀初,大量的巴洛克風格建築豐富了城市的面貌,也讓雷契獲得了“南方的佛羅倫斯”名號,考量到城市的規模和地理位置,這個稱號確實是一種恭維。這附近出產一種易於切割的石材-雷契石(Pietra di Lecce),應該是造就多樣巴洛克風格雕刻的功臣。作為亞得里亞海開口門戶,和巴爾幹半島的海上距離只有60公里,自古就是商貿頻繁的富裕地區。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City-Info-IT-Alberobello.jpg

造型可愛的Trulli(複數,單數Trullo)建築群,早早就吸引了外人的目光,不但為阿爾貝羅貝洛帶來大量觀光收益,更在1996年列名世界遺產,成為了和金字塔一樣被聯合國保護的人類寶藏。雖然如此,建造起因卻差別很大,和許多彰顯王朝興盛的宏偉建築不同,Trulli一開始是南義普利亞地區的穀倉或畜欄,最早的紀錄是十四世紀,由簡單的石灰岩建成,冬冷夏涼,陰暗潮濕不適合人居住;十七世紀後數量開始增加,從散落在各農地,發展到市鎮中也有人興建,據說因為要抗繳高額的房屋稅,等稅務稽查官員來時,可以把堆疊的石塊屋頂拆除,沒屋頂就不算房屋不用繳稅,嗯,都沒提到是哪個王朝的重稅。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ity-Info-IT-Ruvo-di-Puglia.jpg

沿著羅馬時期的圖拉真大道往南,沿途的風景絕對少不了大片大片的橄欖樹莊園;整個普利亞大區,超過五千萬棵橄欖樹,生產出佔義大利總量40%以上的頂級冷壓初榨橄欖油,帶著濃郁橄欖果香的金黃色液體,經價格證實是非常高級的食用油品。數千年前地中海一帶的冷壓初榨,和今日的頂級取油方式並無太大差別,食物回歸自然少加工成為了現代的趨勢。農業為主的大環境,讓時間在魯沃迪普利亞彷彿凍結;人情卻容易在這樣的氛圍中滋長發酵,直達內心的溫暖。如果願意體驗舒適自在的義大利小鎮生活,這裡有的是香濃咖啡、精純橄欖油和令人沈醉的葡萄美酒。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ity-Info-IT-Lucera.jpg

現今的加爾加諾半島(Gargano Peninsula)大半部為國家公園,有豐富的海洋及山林景觀,海水湛藍,配合著地中海松隨風搖曳。在半島的根部,盧切拉就位在一整片橢圓形山丘上。西元前四世紀,羅馬從一個城邦型國家開始往外擴張,必然性和最近的薩莫奈人開啟了爭端,這一區域原本屬於薩莫奈的統治範圍,終究在幾次戰役和居民的意向投往羅馬之後成為了羅馬的殖民城市。義大利東南部諸多山城中,盧切拉是地理位置居中的必爭之地,中世紀前不斷地被毀、重建,一直到14世紀晚期才漸漸邁入平靜。小山城發生過的故事,幾乎可以說是地中海世界的簡史。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City-Info-IT-Termoli.jpg

談起漁村,尤其是地中海漁村,第一印象大概都是在拉斯佩齊亞的五漁村,同樣也在義大利,在靴型的另一側亞得里亞海域,靠海吃飯的漁人們就沒有那麼的受關注;義大利除了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其他全都環海,漁村風光數之不盡,泰爾莫利就是這樣一個捕魚捕了三千年,一直依循自己的步伐,質感非常純正的義大利漁村小城鎮。西元前一世紀,羅馬大將軍龐培肅清了亞得里亞海盜,從此除了自然界的風雨,已經沒有什麼力量再能阻止漁民們安心捕魚,也算一種不是政治重心的福利。如果認為這裡缺乏旅遊勝地名牌的加持,那就別錯過夏日時光,沙灘上一頂遮陽傘都難求的盛況。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City-Info-IT-Atri.jpg

羅馬五賢帝之一的哈德良(Publius Aelius Traianus Hadrianus Augustus),雖然出生在西班牙,但論及家族出身的淵源,一般相信就是在這個城市;受過良好教育的羅馬貴族即使掌權,也會以全帝國為重,不會狹隘的偏重家鄉建設、任用鄉親。Atri的規模沒有因為出過皇帝而特別被擴張,和這區域眾多的小山城類似,清新有古風。走在市中心體驗中世紀的磚牆陶瓦、石造階梯,好像進入電影,當教堂鐘聲響起時,不論在街區哪個角落都可以聆聽。所屬省份泰拉莫(Provincia di Teramo)是紅酒重要產區,生產義大利最高等級的DOCG級美酒(Colline Teramane DOCG)。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ity-Info-IT-Perugia.jpg

義大利本土像靴型的稱之為亞平寧半島,這隻靴子的正中心點就是這個山城佩魯賈,地理上的意義只此而已,歷史上卻是個關係全義發展的重要區域,早在羅馬立國之前,這裡就已經有了城邦型的伊特魯里亞(Etruria)王國,雖然有說法是拉丁文採用了伊特魯里亞文字,但真正的伊特魯里亞語至今無法完全破譯,文明發展的特色是建造工藝,被羅馬征服同化前是蠟燭兩頭燒,北邊扛著高盧人的侵擾,南邊抵禦著羅馬的壯大,終究成為了羅馬的一部分。今天的佩魯賈是翁布里亞大區和佩魯賈省的雙重首府,留給世人的是一種平靜祥和、與世無爭的長者風範。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City-Info-IT-Firenze.jpg

志摩捧紅了兩個地名,康橋在英國,以及義大利的翡冷翠。康橋是他讀書的地方,感情應該較複雜,翡冷翠是他遊玩的地方,而且待的時間很短,相信是充滿詩意的浪漫。在中世紀之後到義大利統一之前,近300年的時間,佛羅倫斯在梅迪奇家族的統治下繁榮壯盛,經濟富裕、藝術發達,統治階層贊助藝術家創作,不論是建築還是雕塑繪畫、音樂,找靈感的同時也開始溯源古希臘羅馬的文化資產,豐沛的人文主義精神開始氾濫,也觸發了文藝復興的潮流,因此佛羅倫斯也被視為是文藝復興的搖籃;當時在此延伸出的人道主義精神,更成為日後歐洲的主流價值觀。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ity-Info-IT-Bologna.jpg

很可能有人沒聽過波隆那這個地方,不知道這是義大利的名城,但即使是對義大利一點興趣也沒有的人,應該也吃過義大利肉醬麵。肉醬義語:ragù alla bolognese,波隆那於是就成為肉醬的同義詞,不少料理節目甚至認為,要評斷一家義式餐廳的品質,就看它端上的bolognese夠不夠美味。波隆那除了以食物傳世之外,還有尊貴的學術文化地位,她擁有目前可考證的歐洲第一所大學,在十一世紀就已經成為全歐高等教育核心。現在這個城市以精湛的工業繼續引領世界,超級跑車藍寶堅尼、超級機車杜卡迪,正狂野地透過輪胎表面,飛快加速地球的轉動。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City-Info-IT-Ferrara.jpg

費拉拉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在義北波河三角洲最中間的心臟地帶,同時作為波河注入亞得里亞海前最後的要塞,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甚至發展成獨立的費拉拉公國,若說這麼小一塊地方是靠武力取得和其他大國平起平坐的地位,那未免太小看軍事以外的實力。費拉拉因為埃斯特家族歷任掌門人的智慧及美學素養以及小國生存發展的外交手腕,成功地將這個城市在文藝復興時期推至鼎盛,尤其藝術方面的成就,甚至超越威尼斯,成為全歐洲最現代(16世紀初期)的城市典範;“美到令人不忍”,就是當初費拉拉存留下來的本錢,統一後的義大利家族棄政從商,費拉拉也成為了工業中心。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City-Info-IT-Bressanone.jpg

從威尼斯一帶往北,要進入奧地利的主要路線大致有三條,其中最西邊的路線:維羅納 - 特倫托 - 波札諾 - 布雷薩諾內,人文風情較豐富。在義大利的國境爭端中,這塊區域是近代的要角,奧、義權力的交替豐富了文化多元性,如今的布雷薩諾內,奧地利德語依然是第一大語言,所以這裡基本上是說著德語的義大利。身處在阿爾卑斯山脈,冬季成為了必然的滑雪勝地,想必白色一片雪景;夏季是探訪這區域的好時節,有阿爾卑斯山的涼風和大地換裝的綠意,除大自然的賜予外,這裡的人文更值得細細發覺體驗,不論是小文青、老文青,在這裡都可體驗到超越意識形態的新國境。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City-Info-IT-Padova.jpg

荷馬史詩《伊利亞德》,也就是熟知的《木馬屠城記》,已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個故事不只是傳說,在土耳其恰納卡萊出土的疑似特洛伊古文物支持了這段歷史,主角來了,帕多瓦的一塊墓碑紀錄了墓主人帶領族人逃離特洛伊火劫,輾轉落戶帕多瓦的歷程,這位墓主人就是Antenor,故事裡有記載的貴族。如果屬實,這位先祖航行過愛琴海、愛奧尼亞海、亞得里亞海到達2000公里遠的帕多瓦建立新家園,而這一切,比羅馬建國還早約400年;喜歡這個說法,讓義大利的起源既悲壯又有貴氣。近代的帕多瓦同樣的可歌可泣,家族情仇、國際鬥爭,讓離威尼斯不遠的這個名城,充滿著故事。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