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Info-IT-LaSpezia.jpg

拉斯佩齊亞省的知名度反不如下轄的漁村有名,這些漁村不只是觀光名勝,還是很多人一生一次的蜜月選擇地,統稱為“五漁村(Cinque Terre)”。頂著世界遺產光環的五個漁村,如果全部到訪固然浪漫,但可能時間和耐性上負荷不了;地小觀光客又多,一不小心就容易過度商業化,看不到漁人撒網,看不完的餐廳、民宿。拉斯佩齊亞市是省會所在,精彩度和機能性都是附近最完善的,自古就是天然良港,現在依舊是義大利海軍基地和重要商埠,也是地中海郵輪旅行的中繼站。城市充滿活力,種植柳橙當作行道樹是令人驚豔的特色;東南方更有數公里長,可能是義大利最奢豪的度假海灘。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City-Info-IT-Pisa.jpg

世界上有座任誰看了都要去扶一下的建築,名震天下的比薩斜塔。感到驚奇的不只是她的歪斜,而是她本身的功能 - 鐘樓,光是義大利就看了超過百座的鐘樓,沒有一座的造型是圓柱塔,目前為止全歐洲也僅看過這一座此樣風格的鐘樓,已經夠特殊了,還歪一邊,難怪早早就獲頒為世界遺產。一直有人唱衰她倒,經過結構補強、不間斷地維護、謝絕訪客登塔,貌似義大利政府不會放過這個觀光金雞母,有生之年她都會屹立在原地。比薩真正美的是阿諾河(Arno),上游是中部大城佛羅倫斯;這一段的水流溫和窄小,河畔清淨安寧,多數旅遊團看完斜塔就走,少有人在河畔悠閒漫步。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ity-Info-IT-Siena.jpg

選擇旅遊義大利的人,多數對歐洲文化深深著迷。作為羅馬帝國的發源地,義大利有豐富的歷史遺留和數量最多的聯合國世界遺產;與羅馬帝國相關的占了天時地利,之後的文藝復興又是文化的另一個高峰,夾在中間的時代,可以稱為“中世紀”。這時期興起的歐洲城市,大多在天然屏障外又建有為巍峨的城堡,相對安全而且都是商業貿易重鎮。錫耶納的地理位置剛好處在蠻族和舊羅馬的融合帶,早期沒有羅馬大道的澤被,中世紀反因山城的優越防禦機能得以快速發展,成為去羅馬教廷朝聖的重要前哨站。在田野廣場邊上的小酒館,彷彿能感覺到應教廷號召前來的十字軍騎士。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ity-Info-IT-Roma.jpg

城市的分布是地理上的,但是羅馬這個名字,絕對不只地點,羅馬的意義,可以涵蓋整個歐洲甚至全世界。被譽為“永恆之城”的羅馬,光輝歲月在帝國首都東遷伊斯坦堡後漸漸沈寂,歷史上唯一不變的定律就是一直改變。關於那些壯麗的史詩故事、開啟共和的元老院、充滿驕傲的公民制度,全部都發生在這個奇妙的地方。羅馬並不具備極佳的地理條件,容易泛濫的台伯河,讓早期羅馬城邦的居民盡量把建築都安建在山丘上,七個山丘開始了永恆之城的序幕,“同化”式的征服,真正壯大了羅馬的基礎,只要對歐洲文明有一點點了解和嚮往的人,大概都不會錯過天下無雙的羅馬城。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ity-Info-IT-Pompeii.jpg

因為一場毀滅性的災難浩劫,維蘇威火山南方的龐貝古城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正統的教科書中,它警惕學生要尊重地殼下深藏的威力,在閒書《寰瀛探奇》裡,它像是鬼城一般被形容的妖氣森森,現在想想會把這個素材放在跟大腳怪、人魚、木乃伊甚至UFO一起,不得不佩服編書人的創意。地理位置在著名大城、披薩故鄉拿坡里(那不勒斯)以及古羅馬時代皇家度假島嶼卡布里中間,很順路地成為旅遊團的景點之一,說真的,從沒這麼希望景點有遊覽團體的加入,龐貝古城確實需要大量的人氣,來平衡那股迫人的死寂壓力。你一定,會在現場看到眼眶濕潤、低頭哽咽的遊客。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City-Info-IT-Paestum.jpg

亞平寧半島南端足趾處的卡拉布里亞大區(Calabria),離西西里島最近的距離只有兩公里,是著名的墨西拿海峽,沒有公路相連,雖然從古羅馬時期就有人倡議蓋橋,但到目前從未實現。維博瓦倫蒂亞省(Provincia di Vibo Valentia)和東西西里的文化高度相疊,橄欖等農作最早可以追溯至3000年前,沿著海岸北上,在抵達龐貝城之前30公里,就是這片擁有壯觀世界遺產古希臘神廟群的帕埃斯圖姆。有趣的是,經過近300年的考古探討,在已經發掘出的三座神廟中,只有一座的祭祀對象是確定的,另外兩座仍僅是推測,而且,25公頃的已發掘區域,僅佔全古城的五分之一。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ity-Info-IT-Rossano.jpg

義大利的南端城市多數起源是希臘殖民地,在時間的巨流下能追尋的希臘線索主要有兩個時期:羅馬征服前以及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統治下。羅薩諾這座美麗的山城,在二世紀哈德良皇帝巡視帝國時興建了重要的海港及防禦,成為了塔蘭托灣一個堅實的堡壘,即使在“永恆之城”羅馬被西哥德人攻陷劫掠之後,羅薩諾仍能堅守沒有落入蠻族之手。西羅馬帝國消亡、東羅馬帝國希臘化,讓中世紀的南義這一帶更容易地接受拜占庭統治,不只語言,藝術、建築,甚至信仰在這時期都和中北部義大利有明顯的不同,偏向希臘文化圈的歲月持續超過700年,留存了許多希臘風格的歷史建物。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ity-Info-IT-Roseto-Capo-Spulico.jpg

愛奧尼亞海像是義大利亞平寧半島靴型立足的底部,鞋跟高聳,所以足弓的海域廣闊,超過8000平方公里,稱作塔蘭托灣。整個海灣沿岸的文明源起屬於希臘殖民文化;約莫在特洛伊戰爭結束後,希臘各城邦紛紛向海外伸出觸角,義大利南部就至少有四、五個不同希臘城邦來建立殖民城市;西元前八世紀,當他們歡喜的進行海上貿易、蓋神廟、修劇場時,不太遙遠的羅馬建國了,600多年後,羅馬收拾了這些希臘殖民地,連帶整個大希臘文化圈也收進了版圖。古希臘人和今日似乎沒太大的不同,找塊好地方過好日子,優待自己的享樂主義,活得十分愜意且富含人生哲理。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City-Info-IT-Lecce.jpg

靴型亞平寧半島的鞋跟,是標準的南義文化區,從Bari到Otranto一帶,早期由泛希臘文化圈的梅薩比人(Messapian)殖民,羅馬興起後被快速同化。一直到中世紀,雷契發展成為地位重要的學術中心。十七世紀初,大量的巴洛克風格建築豐富了城市的面貌,也讓雷契獲得了“南方的佛羅倫斯”名號,考量到城市的規模和地理位置,這個稱號確實是一種恭維。這附近出產一種易於切割的石材-雷契石(Pietra di Lecce),應該是造就多樣巴洛克風格雕刻的功臣。作為亞得里亞海開口門戶,和巴爾幹半島的海上距離只有60公里,自古就是商貿頻繁的富裕地區。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City-Info-IT-Alberobello.jpg

造型可愛的Trulli(複數,單數Trullo)建築群,早早就吸引了外人的目光,不但為阿爾貝羅貝洛帶來大量觀光收益,更在1996年列名世界遺產,成為了和金字塔一樣被聯合國保護的人類寶藏。雖然如此,建造起因卻差別很大,和許多彰顯王朝興盛的宏偉建築不同,Trulli一開始是南義普利亞地區的穀倉或畜欄,最早的紀錄是十四世紀,由簡單的石灰岩建成,冬冷夏涼,陰暗潮濕不適合人居住;十七世紀後數量開始增加,從散落在各農地,發展到市鎮中也有人興建,據說因為要抗繳高額的房屋稅,等稅務稽查官員來時,可以把堆疊的石塊屋頂拆除,沒屋頂就不算房屋不用繳稅,嗯,都沒提到是哪個王朝的重稅。

文章標籤

雪莉愛旅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